close

善牧基金會台中中心暴力預防教育工作坊

107年09月15日至16日的週末,善牧基金會為中山醫學大學以及朝陽科技大學社工系一行17位大學生們,開設兩天「親密警暴.拉起防線」暴力預防教育工作坊。由於盛況空前,我們專程來到台中市文創基地的教室進行課程,期望學生們能帶著「防暴知能」成為新生的第一線服務助力。

開場「認識彼此-追名逐你」這互動過程,學員們必須在幾分鐘內,快速認識彼此的生活或嗜好,如有人的最愛是芭樂或巧克力、有人愛拍網美照、有人專長是跑步等等。希望讓學員們瞭解,與他人的關係,透過認真的傾聽彼此,就有機會更加瞭解彼此。

親密警暴.拉起防線1

每四個人就有一個人受暴

詢問學員們過往生活中與衝突暴力有關的經驗,同學便舉例:「連打個球都能變成快打架了,直接教訓人好讓其學會所謂的「規矩」,反而達到嚇阻效果」。但那當下,同學自己是被震撼到的,因為雖然馬上得到威嚇效果,但卻仍解決不了衝突的原因。自己內心深處覺得使用暴力是不對的,應該可以好好講就好。

親密警暴.拉起防線2

「暴力預防、從小做起」

在梳理過往生活經驗時,同學分享「暴力是存在的、哪些是暴力」,表達的大多是:直接型的肢體與言語暴力,但更多狀況是:一個好像有共同行動作為的群體,看起來是「強勢的、具有優勢的、可成為模仿指標的」。在這樣的群體中的相關作為好像是可以被接受的,如常常使用開別人玩笑的來製造訕笑嬉戲的情境,但是反駁或反抗的話,反倒會被指責「小心眼」、「開不起玩笑」,成為二次受害者。

親密警暴.拉起防線3

現在許多的社會文化,將許多理所當然、也顯而易見的暴力行為,藉著刻板印象加以合理化或加以忽視其嚴重性。這次工作坊的目的,就是希望將正確預防暴力的概念傳遞出去,擴大民眾參與的意願,達到喚起全民無暴社會的意識與共識。因此,善牧基金會在暴力預防教育宣導方案最大的核心:「預防暴力、從小做起」,深入校園與年輕兒少共同建立合適、正確的預防暴力知能。

 

「尊重、同理與理解」

觀看「新居落成」這影片,學員們瞭解到男主角在面對自己的情緒管理與需求挫折的能力低落,是運用經濟控制、情緒勒索、言語暴力與性暴力等多重暴力作為,僅為了個人欲望的滿足來掌控女主角。

同學們也都有觀察到,女主角本身是具備足夠的能力與自主力,為何不能覺察自己的處境而離開感到不解?

這反映出了權力控制的危險性,當關係中失去平等的相處,權控者會運用所有可得的方法控制相對人,僅為了讓自己獲得需求的滿足,而身處關係中的個體,如果對於彼此的權力關係認識不清,被權控者會不自覺或受迫配合及合理化控制者的作為,最後落入暴力循環的漩渦,無法自拔。

為瞭解自己在面對人際或親密關係的態度,學員們也藉由「關係不越界」這小測驗,熟悉一下自己屬於何種特質傾向。

 

「不清楚就討論清楚」

問題來了!

  • 酗酒者因為喝酒意識不清才會使用暴力,不是故意的?
  • 一個巴掌拍不響,暴力衝突應該是受害者也有激怒施暴者?

       在此我們創新採用分組抽籤辯論的形式,將每個問題進行正反方的辯論,讓所有學員都能好好進行一場在暴力中雙方固有迷思的思辨。

親密警暴.拉起防線5

對於酗酒者的暴力問題,儘管正、反方皆激烈論證,沒有共識,在講師引導後,兩方也都能同意,「酗酒者的酗酒行為是有意識的故意行為」:就是為解除自己的焦慮或痛苦感受,而不顧及酗酒後可能的危險作為。

正方對於暴力衝突是雙方合意的並非單方的作為,所謂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表象的弱勢者一定是真正的受害者嗎?」,

 

反方認為暴力衝突的合理化僅是施暴者一種掩飾自己錯誤的藉口

「惡人先告狀」、

「穿得花枝招展就是在勾引別人」。

而這也是講師想要強調與釐清的兩個重點

「暴力是學習而來的」、

「暴力是有意識、理性的作為」

                 因此學員們能放下論辯、開拓視野,看見對暴力的迷思、看見問題的根源,瞭解對於暴力,人們可以做、可以改變、可以預防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

 

「個人心理特質、人格特質與面對壓力情境的韌性」

「人無萬世好,月無滿江圓」,每個人都會因為生活上的種種變化影響,產生不同的外顯行為,有些具危害者更形成了暴力作為。我們特別列舉四項較常見的個人特質或生活情境狀況,讓學員們實地演練:

  • 對親密關係的不信任心理特質
  • 權控性的人格特質
  • 壓力互動情境
  • 霸凌

經過身歷其境的情境劇演練,每位學員自行發展情境且親身體驗,更藉著演練後的剖析,將自己與劇中角色的心境、想法,分享到團體之中,彼此腦力激盪。

親密警暴.拉起防線6

學員們普遍都能藉著分享討論,瞭解情境中自己角色的心境、想法,但也發現實際在角色情境當下的感受,並無法輕易的使用適當的方式來尋求其他人的瞭解或傾聽。

這也是學員們重要的收穫,不論是先前的課程內容或上述的情境演練,參雜其中最盛的,就是「暴力常伴隨著高張的憤怒或緊張情緒,但是卻永遠忽略個人為何常常陷入高張的爆發情緒陷阱之中」的命題。我們藉著陳永儀心理師的情緒感受影片,整理出個人的情緒往往會觸發自己對許多創傷或挫折經驗的反饋;「面對自己」從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對於情緒的好壞界定,自然地阻礙了個人單純感受情緒的可能,也正因如此,自己總是選擇漠視或轉移讓自己無法接受的情緒經驗,反而讓他人受傷;所以,正視情緒是個人的一份子,不論好壞之分,才能作到接納它的開始。

 

「憤怒雕塑」:「說‧我們都一樣做‧我們不一樣」

大家都擁有相同的情緒類別,但如果能把它具象化出來那麼會是什麼樣子呢?你我的情緒表徵還會一樣嗎?我們讓學員們手工DIY,使用黏土將情緒表現出來並分享討論自己的作品。

親密警暴.拉起防線7

使用文字、圖案、顏色符號表徵所呈現出的,有人作品是直接到讓人看得出是憤怒、也有人使用抽象的隱喻、更有人期待淚水可以洗掉情緒等。

親密警暴.拉起防線8

「尋找個人的內在自我需求」

關於察覺使用暴力常常是受到情緒或需求的影響,課程運用薩提爾女士的冰山理論:以冰山做為內在隱喻──浮露於上的冰山,是人表現於外的外顯行為;掩置水下的巨大冰山,譬喻隱而未顯的人的內在心理狀態。換句話說,每一位學員都是一座冰山,能夠讓他人看見的外顯部分,只有表現出來的一小部分行為(包括表情、姿態、言語、動作等等)。

我們同樣藉由親密關係中常見的家庭親子與情侶衝突情境的演練,引領學員們去察覺屬於自己深層的感受、期待與渴望、最後對自己的看法:「我是不是不好的?」進行轉化。

親密警暴.拉起防線9

察覺承認允許轉化

透過認識自己的內在狀態,與他人進行一場有意識的溝通。講師帶領學員們看見冰山上展露的外顯想法及行為,同時也協助檢視與察覺冰山下個人真實需求的一面:

一方總是以「長遠未來」為題,希望考慮清楚,

另一方則多渴望能「做自己」,好好「證明自己」,

          藉由角色扮演讓學員發覺自我需求的存在是第一步,才能逐步挖掘這些深層自我需求,進而帶出來與他人進行溝通,達到相互真正的理解、接納與尊重。

親密警暴.拉起防線10

「善意的溝通-我訊息練習」

要進行一場有效、友善且有意義的溝通,首先就是必須「用心的聆聽」。

聆聽是一種為他人著想的態度,學會將他人放在自己之前,能建立與對方的友善連結,之後進而有效對話與溝通。

要能夠用心的聆聽,則必須進行衝突停看聽的練習,尤其關鍵在「」,也就是讓自己有足夠冷靜的狀態,才足以接續發展可能解決問題的溝通。

學員們就普遍回饋這「如何冷靜」,絕對是衝突發生當下最困難的反應!表示在衝突當下只會更讓人急著去解決造成衝突的問題,認為延誤時間反而會造成更大的誤會或衝突,講師就趁機釐清到,這焦急的狀態反而讓人們忽略了,其實亟欲解決的往往都是個人的挫折情緒,而非問題本身!

所以進行溝通時因聚焦在解決問題,而非處理情緒,才更能讓彼此好好對話、瞭解對方的需要。

 

「沒有人是局外人」:需要旁觀者介入

課程最後與學員們分享建立個人安全計畫的重要,專業的求助管道是人人都知道,但是阻礙人們求助的往往不是求助知識不足,反倒是現實的考量與人性的掙扎,然而「我們為什麼願意幫助別人」,期待經過這次的課程,學員們能夠學會同理、尊重、理解,明白社會互助與共好的重要,。

對於協助他人,保護自己絕對是首要概念,更需要擁有正確的觀念與作為。然而如何明白每個人都能為社會的和諧提供幫助,藉由欣賞「友善路人甲行動」短片,學員們分享討論到其實每個人都只需要一個小小行動或助人的想法,就可能阻斷暴力的蔓延或發生。

 

「反暴誓言」

學員們表示要突破同溫層,並告訴自己與社會上的大眾:「我不孤單」,簡單的伸出手化為誓言、一起具體行動,讓我們一起達到無暴社會。

親密警暴.拉起防線11

 

 

arrow
arrow

    善牧台中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