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醫藥大學實習生  佩純

  到善牧之前,我以為會進行受暴兒或是性侵個案的會談之類的訓練,但來到機構時,主任第一個就是問:「我們希望在這裡學到些甚麼?」,我說我希望能看到個案的內心世界;初期兩天的工作坊讓我們了解善牧的基本價值與許多預防暴力相關的知識,也默默的從中瞭解自己的個性、是否也有潛在的暴力行為與迷思:沉默其實也會助長了暴力而我們卻沒有發現。後來我們進入國小校園進行教育宣導,預防暴力的課程對自己而言也覺得是一項困難的項目,得在一個半月內設計出來全部的教案且教具製作完成,還要在機構內先預演過一次,初稿的時候,我們組員幾乎每天都要見面討論該如何完成設計,且課程內容對同學們來說是有興趣的,為了能在愉快的教程中得到預防暴力的知識,完整的呈現寓教於樂的重要性。

  經過多次討論後,我們完整的教案卻仍有很多需要修改的地方與建議,讓我們十分受挫,因為在督導時才發現,原來我們帶著自己的想法出發來設計,反而不知道同學們會做出甚麼樣子的反應,這樣的內容會讓他們覺得無趣,但也在團督中學到,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跟別人討論出來的,對方也一定會瞭解自己的想法,但實際上卻是不一樣的,原來每個人所理解的事情是不一樣,在沒經過詳細的確認前是沒辦法同步的,因此學習到在討論過後更要互相確認、溝通,才能夠達到想法的一致。

  終於進入校園實地操作,還記得教完第一個班的時候心情很沮喪,因為覺得自己沒有做到很好、沒有很瞭解教案的內容,更因為緊張的心情使得一直重覆同樣的話好幾次;在事後的討論,隊友與主任、督導們都給予我許多改善的意見,也讓我自己去思考與反省。

很多時候真的會覺得很辛苦,為什麼教案要持續的修改,每周都會修改新的內容,增加、減少些甚麼,但又不想面對上台後教不好的心境,很多時候自己都會感受到同學們的回饋、是否真的有聽進去內容、反應好不好都是激勵台上的講者,期待一種努力被看見、被回應的感覺。在第四次帶領的時候,再重新回顧起第一次的情形,已經明顯感受到自己沒有之前的緊張情緒,比較能夠與同學們互動,這時後反而覺得一學期的時間好短、好可惜,來不及帶領更多的課程。

  課程正式結束之後,發現收益最多的是自己:關於與同學的討論方式、自己對自我壓力的抒發、上台的口條、與他人的互動,以及書寫的能力等等,透過預防暴力的宣導課程得知,其實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真的有許多兒少、女性或者男性都正遭遇暴力對待,而我們能做的就是盡我們微小的力量幫助他們遠離困境,從小開始預防,總有一天當他們遇到家暴的時候,也能記憶起在他們曾經有大姊姊們教導他們如何幫助自己的事情。

 

arrow
arrow

    善牧台中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