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雨綿綿的天氣,
仍不削減學生們參與工作坊的熱情,
報名的10位同學,
均準時參加,
且全程參與,
工作坊也在這樣溫馨的氣氛中開始…
此次參與工作坊的成員組成較多元,
不僅有社工系的學生,
還有設計相關科系、幼保系等,
故在活動中有許多的挑戰,
分享討論時也有不一樣的思維及見解。
透過不同的思考角度切入討論問題,
進而從不同的觀點看待暴力議題,
更能體會暴力迷思深根於社會中。
在性別及多元文化的課程中,
討論同學們如何看待mv中-打分數(黃立行)、家後(江惠)的性別角色,
兩組分享的成員恰巧均為男性,
他們以男性的觀點,
分別看待女性及男性在社會上的角色,
認為女性常被認定要柔弱、會煮飯等才會受人喜愛,
而男性常被要求堅強、凡事靠自己等。
那大家對於兩性角色的看法又是什麼呢?
在行動策略的討論與分享中,
其中一組設計了防暴遊戲,
名稱為「暴君退散」 ,
遊戲透過回答問題、闖關得分的方式探討正確的溝通方式,
選擇正確的溝通話語即可獲得高分,
透過遊戲,可以反思、檢視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與他人互動的狀況,
是否容易因為負向情緒,
衝動說出不好聽的話,
傷害到最親近的人。
另一組設計了防暴快閃的活動,
透過戲劇方式,
演出受暴的過程,
吸引路人眼光,
以倡導預防暴力之概念。
兩組學生們均結合在工作坊中學習的知識及創意,
發展出好的策略。
從學生們的問卷回饋中發現,暴力教育預防宣導課程使學生們對既有的認知有進一步的反思,
透過課程中的團體討論、分享,亦激發了學生們不一樣的思維,使防暴概念深根,
並藉由這群學生,將防暴理念散播出去。
下列摘錄部分學生們的問卷回饋:
- 「以前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原來也是暴力」
- 「結婚不能改變一個人的暴力行為,對我原本認知的衝擊較大,原來不是有愛就能改變一個人的本性」
- 「雖已上過相關概念的課程及理論,但透過在暴力教育預防宣導課程中,大家的激發和參與,更加認識暴力的種類及預防方式」
- 「透過情境的模擬和討論、創作,更實際的呈現關於暴力的一些問題」
預防暴力很簡單,而且可以透過各種形式進行,
大家也可以一起動動腦,思考從生活中,如何落實暴力預防,
讓我們一起攜手反暴力,向暴力say no!